 
–本篇主要讲述 Python中的对象:类–
“优雅” “明确” “简单”
Python
面向对象
Python从设计之初就已经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,正因为如此,在Python中创建一个类和对象是很容易的。本章节我们将详细介绍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。
如果你以前没有接触过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,那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些面向对象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,在头脑里头形成一个基本的面向对象的概念,这样有助于你更容易的学习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。
接下来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下面向对象的一些基本特征。
类
- 类(Class): 用来描述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。它定义了该集合中每个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和方法。对象是类的实例。 
- 类变量:类变量在整个实例化的对象中是公用的。类变量定义在类中且在函数体之外。类变量通常不作为实例变量使用。 
- 数据成员:类变量或者实例变量用于处理类及其实例对象的相关的数据。 
- 方法重写:如果从父类继承的方法不能满足子类的需求,可以对其进行改写,这个过程叫方法的覆盖(override),也称为方法的重写。 
- 实例变量:定义在方法中的变量,只作用于当前实例的类。 
- 继承:即一个派生类(derived class)继承基类(base class)的字段和方法。继承也允许把一个派生类的对象作为一个基类对象对待。例如,有这样一个设计:一个Dog类型的对象派生自Animal类,这是模拟”是一个(is-a)”关系(例图,Dog是一个Animal)。 
- 实例化:创建一个类的实例,类的具体对象。 
- 方法:类中定义的函数。 
- 对象:通过类定义的数据结构实例。对象包括两个数据成员(类变量和实例变量)和方法。 
和其它编程语言相比,Python 在尽可能不增加新的语法和语义的情况下加入了类机制。
Python中的类提供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所有基本功能:类的继承机制允许多个基类,派生类可以覆盖基类中的任何方法,方法中可以调用基类中的同名方法。
对象可以包含任意数量和类型的数据。
类实例化后,可以使用其属性,实际上,创建一个类之后,可以通过类名访问其属性。
类对象
类对象支持两种操作:属性引用和实例化。
属性引用使用和 Python 中所有的属性引用一样的标准语法:obj.name。
类对象创建后,类命名空间中所有的命名都是有效属性名。所以如果类定义是这样:
| 
 | 
 | 
以上创建了一个新的类实例并将该对象赋给局部变量 x,x 为空的对象。
执行以上程序输出结果为:
| 
 | 
 | 
很多类都倾向于将对象创建为有初始状态的。因此类可能会定义一个名为 init() 的特殊方法(构造方法),像下面这样:
| 
 | 
 | 
类定义了 init() 方法的话,类的实例化操作会自动调用 init() 方法。所以在下例中,可以这样创建一个新的实例:
| 
 | 
 | 
当然, init() 方法可以有参数,参数通过 init() 传递到类的实例化操作上。例如:
| 
 | 
 | 
self代表类的实例,而非类
类的方法与普通的函数只有一个特别的区别——它们必须有一个额外的第一个参数名称, 按照惯例它的名称是 self。
| 
 | 
 | 
类的方法
在类地内部,使用 def 关键字来定义一个方法,与一般函数定义不同,类方法必须包含参数 self, 且为第一个参数,self 代表的是类的实例。
| 
 | 
 | 
继承
| 
 | 
 | 
多继承
| 
 | 
 | 
类的专有方法
- __init__: 构造函数,在生成对象时调用
- __del__: 析构函数,释放对象时使用
- __repr__: 打印,转换
- __setitem__: 按照索引赋值
- __getitem__: 按照索引获取值
- __len__: 获得长度
- __cmp__: 比较运算
- __call__: 函数调用
- __add__: 加运算
- __sub__: 减运算
- __mul__: 乘运算
- __div__: 除运算
- __mod__: 求余运算
- __pow__: 乘方